国乐系弹拨二教研室举办闽南筝乐音乐会与互动座谈会
2024年5月16日至17日,由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资助,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古筝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组、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弹拨二教研室主办的闽南筝乐专场音乐会与闽南筝乐互动座谈会分别于教学楼201、713教室举行。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中山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本次音乐会与座谈会会议皆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宋心馨副教授主持,座谈会的主讲人为闽南筝第三代传人陈茂锦。这次活动既是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传统筝乐的认识再深入。
中国筝乐历史悠久,流派种类繁多。著名古筝界前辈、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育家曹正先生曾借用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一词中“茫茫九派流中国”来
形容筝乐流派绵延久远、枝繁叶茂的特点。陈茂锦先生言,闽南筝过去流行于闽南语系的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县及客家语系的永定、上杭等闽西地区。闽南筝源于当地流行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在龙岩地区称为“汉乐串”东山县称为“和乐”,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则称其为“合乐”。它们都将古筝作为主奏乐器,所以在云霄、诏安又有“无筝不成乐”的说法,其中当属诏安古乐影响最大。
5月16日晚,在闽南筝乐专场音乐会的现场,既有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古筝专业同学前来聆听学习,也有来自校外的专业同学以及爱好者前来观摩。在宋心馨老师做简洁的开场后,由陈茂锦先生带领的传承班“八闽筝团“的全体成员带来《蜻蜓点水》《美女告状》等重奏曲,也有《梁父吟》、《步步娇》、《细雨不闻》等闽南筝代表曲目的独奏,将闽南筝的特点展现的较为全面。
从音乐会的曲目简介中可以看出,整场音乐会曲目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借古喻今”等表达方式。其中既有描写日常生活的场景,也有取材于传统曲艺和戏曲的名段。正如曹正先生所言:“福建筝古老朴素、清奇淡雅、独具特色……”。陈茂锦先生表示,为了能够让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闽南筝的显著特点,此次音乐会也特意较多地选择了闽南筝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曲目。
音乐会圆满结束,师生与陈茂锦先生八闽筝团合影留念。
5月17日上午10:00的闽南筝乐互动座谈会,由宋心馨老师在互动座谈会开场发言,对5月16日晚于我校举办的“闽南筝乐专场音乐会”精彩上演表示祝贺,并鼓励参会师生主动向陈茂锦先生就闽南筝乐提问。陈茂锦先生强调,互动座谈会旨在通过其本人在讲解与演奏的过程中与现场互动,加深学子们对于闽南筝乐的了解。
陈茂锦先生在座谈会中谈到,自己从退休以来办闽筝传习班,目的在于培养民间演奏人员,演奏、宣传闽南筝乐。闽南筝曲调的来源是工尺谱,寻到古谱,完成译谱是形成曲调的必要工作。互动座谈会中,参会师生就闽南筝乐在译谱手段、演奏手法、音乐特点、传承方式等诸方面向陈茂锦先生提问。
陈茂锦先生在座谈会中介绍道,在核对古谱的过程中,没有音响可供参考,更多是凭借自己曾经习筝形成的记忆。闽南筝乐与所在地域有着紧密联系,脱胎于本地的古乐合奏。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曾总结福建筝风格“古朴典雅”,将福建筝纳入“九大流派”之说。陈茂锦先生讲到,福建筝或闽南筝,名称实际内涵无冲突。闽南筝的译谱工作是一个“庞大工程”,过程中音高设计,作韵手法设计需要精雕细琢。
在座谈会中,八闽筝团成员带来了《八婆闹》、《无意凭栏》等作品,展现了闽南筝“古朴典雅”的音乐追求。陈茂锦先生以《无意凭栏》为例,表达了演奏美学观点。为何凭栏,凭栏时人是何状态?先生认为演奏者在演奏时应对作品传递的意象“有所想象”。
陈茂锦先生在座谈会中谈到自己上世纪50年代习筝经历。他讲述到当时学的是钢丝筝、铜筝,学习靠师傅口传心授。陈茂锦先生鼓励师生,就闽南筝演奏中“二变之音”,头韵尾韵等诸处理手法展开理论研究,并提醒大家在研究、练习过程中避免“绝对化”地理解、应用所谓“演奏规范”。
问答结束后,我系古筝专业学生刘久暄、林威仪现场演奏了闽南筝乐作品《凤离词》,陈茂锦先生就现场演奏阐述了音韵“准与不准”的问题。韵的准确与否,要看音前后连起来“顺不顺”。陈老师还讲到,福建筝最大的特点就是“细”、“柔和”。
在宋心馨老师鼓励下,我系古筝专业学生刘久暄、冉哲,以及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跟陈茂锦先生学习《春串》首句,体会作品中点音、回滑等演奏手法,大家在体验、观摩中对闽南筝乐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互动座谈会历时2小时,会后师生与陈茂锦先生,八闽筝团团员们合影留念。
中国古筝艺术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文特征所形成的筝乐流派与多种地方风格筝乐是古筝艺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本次音乐会与讲座活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学习闽南筝乐的宝贵机会,进一步加强了民间与院校间的互动、补足,在帮助我校师生加深了解闽南筝乐发展历程与其艺术特色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对于传统筝乐的保护、传承、发展的意识。
来源:国乐系
撰文:曹照照 刘久暄 焦麒睿
设计:刘一达
审核:彭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