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丨“弦歌韶华”国乐系中青年教师系列音乐会圆满举行
10月22日、23日晚,“弦歌韶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青年教师系列音乐会在国音堂音乐厅上演。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院长李心草,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马春成,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副院长吴志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嫄,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负责人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领导出席音乐会。
本次音乐会是“庆祝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系列演出之一,由国乐系中青年教师用多种形式的精彩演奏向母校献礼。音乐会由国乐系党总支书记彭双印主持。
22日晚,“弦歌韶华”——国乐系中青年教师音乐会(一)在国音堂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在国乐系青年教师晏璐婷的板胡独奏《火之木卡姆》中拉开序幕,这首作品采用了新疆木卡姆音乐元素,乐曲充满异域风情,晏璐婷巧妙地运用了两把板胡,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绪和音色,以细腻、充满张力的演奏,从旋律、技术等多个方面予以板胡更多可能,将新疆地区的广袤与人民生活的多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国乐系副教授杨西带来由王中山教授创作的古筝独奏作品《秋望》,杨西对河南音乐风格的把握,与其细腻婉转的音乐意境表达,道出了游子独立异乡时的浓郁乡愁,让听众仿佛感受到秋风中的思乡情绪。
古曲《汉宫秋月》由国乐系副教授梁聆聆主奏,琵琶、扬琴、箫、古筝、阮等乐器伴奏,乐曲通过“点”与“线”的交织,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共同营造出了深邃悠远的音乐意境。梁聆聆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演奏,使二胡的醇厚音色与扬琴的清脆音色形成巧妙呼应,呈现出纯正而优雅的民族韵味。
国乐系副教授吴璜璜演奏的《枫叶的幻想》,将现代爵士风格的元素融入其中,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音乐动力,她卓越的演奏技术和对爵士韵律的娴熟把握,使扬琴焕发出别样的魅力,钢琴和打击乐加入更是相得益彰,让音乐富有节奏感,充满动感与活力。
国乐系副教授柴帅演奏了由作曲系刘青教授改编的刘天华先生代表作《病中吟》室内乐版本。柴帅对音准的把控和音色的细致处理,让二胡在不同情绪的段落中自然过渡,既有力道又充满细腻情感,流畅的换把与娴熟的长弓运用,将乐曲中的悲怆与顽强情感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的情感与听觉体验。
国乐系副教授杨婷婷演奏的由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琵琶作品《晚秋》,通过柔美的轮指技术,勾勒出秋日的景象,旋律委婉动人。她将琵琶多声部的表现力与现代创作的手法相结合,开拓了音乐的层次和宽度,呈现了秋日的苍凉与美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现场反响热烈。
音乐会下半场,国乐系副教授张倩渊首先带来现代作品《恣逸》,这首作品融入了爵士音乐和拉丁音乐风格,张倩渊用不同大小的唢呐展现了这一乐器的魅力,她以松弛的演奏和精湛的花舌等技巧,营造出轻松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氛围,唢呐与钢琴和打击乐默契合作,给大家带来活力、潇洒舒适的感受,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国乐系副教授黄梅独奏的《流水》(截本),是深受历代琴家喜爱的经典作品,该曲出自《天闻阁琴谱》经由吴景略先生打谱整理。黄梅在乐曲演绎中构建出渐进的力量感与空间感,营造出了深邃而静谧的氛围,她对古琴音色的控制力,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沉稳的力量与诗意的表达。观众屏息静听,仿佛在琴声中穿行于山水之间,领略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场景,感受着来自古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焱》由国乐系青年教师陈甦超创作并演绎。这首作品融入了她新疆采风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音乐富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琵琶作为主奏,以灵活多变的音色与节奏鲜明的打击乐相互呼应,增强了乐曲的动态感和叙事性。乐曲从开始的轻柔逐渐激烈,仿佛火焰从微弱的火苗逐渐变得熊熊燃烧,广袤的大地和炽热舞蹈的场景浮现眼前,极具浪漫与热情。
国乐系副教授张健演奏了《花泣》一曲,该作品由我系张维良教授创作,采用了苏州评弹“丽调”里经典旋律元素。张健以其清脆的音色表现出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笛声婉转如泣,带来浓厚的怀旧氛围,音乐旋律充满诗意,生动刻画出“花落人去”的唯美与落寞。
国乐系副教授宋心馨演奏的《苍歌引》,由青年作曲家陈哲创作。她以其独特的音乐感知力和极深厚的演奏技术,将这首作品中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音色优美动人,层次分明,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充满力量,所表达的意境都极具画面感,令在场的观众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清晨,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生机与希望。
音乐会在打击乐《叠鼓冰弦之平行》的表演中达到高潮,国乐系副教授王军以其卓越的演奏技艺,展现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复杂多变的节奏,仿佛八只手同时演奏,充分彰显了民族打击乐器的艺术张力。
23日晚,“弦歌韶华”——国乐系中青年教师音乐会(二)在国音堂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开场由国乐系副教授焦山林带来打击乐作品《悟空》,该曲首创性地将中国戏曲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焦山林以非凡的技巧和精准的节奏掌控力,结合现场电子屏幕的画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打击乐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创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体验。
国乐系青年教师王啸演奏的《流浪者之歌》,这是一首移植改编的小提琴作品,该曲的表现力和难度使其成为二胡演奏家们展现自身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曲目。王啸以干净利落的功法,细腻悠扬的音色,演绎出作品中哀婉动人的旋律。快速的连续琶音如同疾风般掠过,节奏的张弛和力度的变化使音乐充满张力,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国乐系青年教师曹照照带来的由王丹红创作的古筝作品《如是》。曹照照的演奏充满了内在的情感张力,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既有古筝的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音乐的流畅感。尤其是在慢板部分,她细腻处理让音乐有了更多层次的情感表达,整曲演奏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一般自然流畅,让观众感受到这首作品带来的意境和韵味之美。
国乐系青年教师马可以站立演奏的方式带来了《精灵之舞》。这首作品从小提琴曲移植改编而来,技巧性极高,马可以超快速演奏的快弓等技巧,生动地诠释了音乐形象,二胡在她手中如同一把小提琴,演绎出丰富多变的音色,如“精灵”般灵动的舞姿跃然而出。
国乐系青年教师程雨雨带来琵琶独奏曲《静默之弦》,乐曲借鉴了印度传统乐器西塔琴的演奏方式,加入了滑音、装饰音等技术处理,在塔布拉鼓的伴奏下,琵琶的清亮与塔布拉鼓的深沉相辅相成,程雨雨精湛的拨弦技巧和稳定的节奏掌控,表达着她对这首作品的独特理解。
国乐系教授陈悦演奏的《幽兰逢春》,是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首作品,以写意手法来抒发和表达人们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陈悦的演奏气息稳健,音色圆润,表现了“逢春”时的欣喜与雀跃,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众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
音乐会下半场,国乐系青年教师熊俊杰带来了他本人创作的《树外镜天》,该曲结合了富有陕西韵味的旋律,描写了古长安开阔雄浑的气势。扬琴特有的颗粒感在熊俊杰的手下变得柔和而富有诗意,让观众在音乐的流淌中感受树影婆娑、天空辽阔的意境。
国乐系副教授李佳的琵琶独奏《汉宫秋月》展现了浓郁的江南音乐风格。她以细腻的演奏技巧,将乐曲中的悠远与哀愁表现得惟妙惟肖,琵琶的声声拨动如同秋日微风拂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沉醉其中。
国乐系副教授谭蔚演奏的由王建民创作的《第二二胡狂想曲》,该曲提取了湖南民间戏曲花鼓戏和民歌素材,既具传统音乐色彩,又有丰富的技术性,也是二胡作品中经典地、技巧难度极高的一首作品。谭蔚的演奏充满激情,音色饱满,富有层次感,将二胡的音域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快速的弓法和强烈的节奏变化让整首作品充满张力。
国乐系副教授邱霁带来古筝独奏《神人畅》,原为古琴作品,后由邱霁将其改编移植至古筝演奏,其旋律充满古朴典雅的气息,她的演奏舒缓而从容,富有韵律,音色清亮,如同山泉般清澈。观众随着她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古老神话世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国乐系教授葛詠演奏的《霸王卸甲》充满英雄气概。葛詠成熟的舞台表演,她精湛的技术与情感表达,将项羽的豪情与悲壮展示得淋漓尽致。琵琶的音色时而激昂,展现出激烈的战争场景;时而低回,刻画出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悲情。
国乐系青年教师商钟元带来与汪轼晔共同创作的现代三弦新作《舞动》,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商钟元通过对传统音乐元素的创新运用,将钢琴、竹笛、打击乐音效相融合,产生不同的音乐色彩效果,旋律动感流畅,节奏明快有力,令人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摇摆。
此次“弦歌韶华”国乐系中青年教师系列音乐会,汇集了民族器乐表演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佼佼者,展现了我校中国乐器演奏教育教学的雄厚师资和深厚底蕴。甲子启新程,奋进向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坚守办学初心,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的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国乐系
文:苏秋如
审核:彭双印